皇冠比分

图片

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头条 | “一技之长”如何变身“创业长红”?

  • 发布时间:2025-08-11 15:56:00
  •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8月8日头版头条
【 字号大小:  】

中国劳动保障报8月8日头版头条版面截图。


通过一门制鞋手艺,成就湖北“阳新鞋匠”劳务品牌,返乡创业者们以一针一线和一刀一剪造就产值近百亿元的“中部鞋都”;依托一种美食技能,江西“资溪面包师”已超4万人,在全国1000多个城市开设1.6万家门店,年产值近300亿元;借助一项电商培训,开拓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互联网创业渠道,1.4万余名陇南电商创客将甘肃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创业的时代浪潮中,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形成“职业技能+创业”新模式,助推劳动者靠技能实现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这种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让职业技能为创业赋能?记者进行了调查。

技能培训筑基:从“学技能”到“创事业”

熬汤、切菜、备料、煮粉……清晨6点,广西柳州柳石路的小巷口热气腾腾,43岁的唐汉鹏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两年前,他进过厂、做过搬运、当过司机,如今已是一家人气螺蛳粉店的老板,月营收近3万元。“多亏了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让我从‘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他笑着说。

掌握一技之长,开启创业之路,唐汉鹏的故事并非个例。从寻常的市井小吃进化为网红美食和城市名片,柳州将螺蛳粉打造成年产值超过750亿元的大产业,其背后凝聚着数万名创业者的努力。

“精准提升传统螺蛳粉烹制技能,规范预包装螺蛳粉技能标准,为创业筑牢基础。”皇冠比分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柳州制定螺蛳粉烹制职业技能标准,自此累计开设传统螺蛳粉烹制培训班500余场次,培训约2万人,连续3年承办广西“八桂米粉师傅(螺蛳粉)”师资力量培训班,培训约200名优质师资。

“我们不仅教技能,还教创业。”皇冠比分民宇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杨鹏说,针对传统技能培训创业转化率低、后续支持不足等问题,学校促进产业链对接、创业链嵌入、服务链延伸,培训课程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品牌运营的全流程,确保学员“学得会、用得上、能赚钱”。目前,柳州螺蛳粉实体店遍布全国并辐射海外,店铺达4.9万家,带动创业就业超10万人。

技能加持让创业梦想顺利落地,除了大街小巷的实体店,预包装螺蛳粉企业也迎来蓬勃发展的势头。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螺蛳粉,年产值近14亿元,吸纳500多人就业;皇冠比分汇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研制生产螺蛳粉所需的各类汤料、酱料,让工艺标准化,助推产业做大做强。

“技能是创业的基石,创业是技能的升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苏丽锋表示,通过提高技能培训供给水平,让劳动者学会用什么技能创业、怎么用技能创业,进一步激发“技能+创业”的活力。

一技之长从“谋生手段”变成了“创业资本”。杭州以镇街、村社、企业等为基本单元,建设“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支持“群记咖啡学院”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方式,将职业技能转化为创业技能,引导咖啡师学员利用所学技能成功创办咖啡馆20余家。

传帮带孵化:创业带头人激活“链式效应”

在全国各地,不少创业者不仅自己成功,还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带动更多人走上技能创业之路。

巾帼西丽服务集团的创始人丁常菊就是其中之一,43岁时因下岗陷入迷茫的她,通过家政技能和SBY创业培训开启创业路,现在公司已成为杭州家政行业的标杆。

她和女儿郭昱辰还通过“传帮带”模式,累计培训2万余人,孵化50多个家政企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走出一条“创业驱动培训、培训提升技能、技能实现创业”的链式发展新路子。

“创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让更多人掌握技能,共同发展。”皇冠比分汇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元龙说。其公司坚持以标准化模式制作柳州螺蛳粉,并建立了“培训-就业-创业”的扶持体系,通过师带徒开展技能培训,优秀学员可获得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等支持。

如今,黎元龙带的大部分徒弟已经遍布全国,成长为新的创业者,有数百人之多,形成“创业驱动培训、培训提升技能、技能反哺创业”的良性循环。他们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开创“肥姨妈”“九师公”“唆螺人”等品牌,线下几百家门店,使用黎元龙的技术和各类柳州螺蛳粉配料。

“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一群人就业,一群人可以激活一个行业。”江西省面包商会执行会长游小辉介绍,1987年,退伍军人张协旺凭借在部队学到的面包烘焙技术,与战友洪涛开起面包店,这是资溪人经营面包产业的起点,此后他们免费向亲朋乡邻传授烘焙技术、指导其开店,甚至借钱给启动资金不够的老乡创业,合力推动面包产业发展壮大。现在,资溪创建了以集采、生产、标准、研发等4个中心为一体的面包产业园,既有面包生产主业链,也有原料工厂、设备工厂、商学院等副业链,成功印证了“链式创业”的力量--先创带后创,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这种‘链式创业’模式有效降低了创业风险,提高了成功率。”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吴帅看来,这些成功创业者发挥着“创业导师”的功能,通过技能传授、经验分享、资源对接等给予支持,帮助更多后来者少走弯路,也让产业迎来更强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品牌化运营:“小手艺”撬动“大产业”

“世界上10朵茉莉花,有6朵来自广西横州!”巧借“世界茉莉花都”的东风,横州积极打造“技能培训+品牌培育”模式,将“横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能作为劳务品牌建设的核心。

“横州市制定了严格的制作标准,涵盖种植、采摘、窨制、包装等全流程。依托职业培训学校、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标准化技能培训。”横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劳务品牌带动下,一批技能精湛的制茶师傅成为创业带头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产业链。2024年,横州茉莉花产业带动34万名花农增收致富,茉莉花茶加工量超9万吨。

“劳务品牌不仅是技能的代表,更是品质和信誉的象征。有了统一的制作标准,产品更受市场认可。”横县南方茶厂副总经理农天宙介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年产能超8000吨。

这是南宁市建设职业技能品牌促进就业创业的缩影。根据《南宁市2023-2025年度重点鼓励培育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当地重点推进“八桂家政”“八桂米粉师傅”及“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并将“南宁老友粉烹制”“横州茉莉花茶制作”“武鸣沃柑栽培”等10个涉及乡村振兴的特色职业(工种)纳入培育范围,形成“一技成、百业兴”的雁阵效应。

“依托‘八桂家政’,我们累计培养各类家政技能人才达16万多人次,推介就业率达85%。”南宁市绿城南方职业培训学校常务副校长卢杰介绍,学校还开设创业指导课程,邀请创业成功的家政服务员授课,并提供技能提升、资源对接支持。

石施梅是因“八桂家政”劳务品牌成功创业的学员之一。从最初学习家政服务技能,到创业初期学习创业指导、营销策略等提升课程,她创办的广西宝宝亲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南宁市“最美邕嫂”、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先进个人”等荣誉。

“劳务品牌的核心是技能标准化和品牌化。”杭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挖掘培育“建德豆腐包师傅”等劳务品牌,通过标准化培训、统一品牌运营,提升创业成功率。目前,已有1万余人创业,人均年收入超20万元,实现“小品牌”撬动“大产业”。

从咖啡师到咖啡馆老板,从下岗工人到家政企业创始人,从手艺人到品牌创业者……各地的“职业技能+创业”模式,正为不同群体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随着技能培训与创业扶持的深度融合,更多劳动者将凭借一技之长,书写属于自己的创业故事。




相关附件: